一、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专业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总体要求,立足东莞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求,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培养。培养系统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理论和方法,具备必要的数学、计算机、工程管理类、法律等基础知识,具备软件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实践能力,具有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进行问题分析和设计解决方案、实现和测试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系统的工程素质,毕业后可在各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学校、政府机构等部门胜任软件开发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紧紧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产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人才需求为导向。找准专业建设方向,紧跟时代潮流,不断调整专业课程体系。面向软件需求分析、软件开发、软件测试与维护,软件项目管理等相关的技术岗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经10多年的专业建设,已形成较鲜明的专业特色。
1.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本专业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建设专业。
2. 实践教学条件不断完善
拥有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产学联盟等30多家实践教学基地
3. 校企联合、无缝衔接
建成华为云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东软人才协同培养示范基地等5个校企融合平台,与华为、粤嵌公司深度合作,联合组成双师队伍,成立“华为创新班”。
4. 产学研用、项目驱动
近5年累计立项国家、省、市级纵横向课题及大创、攀登计划等项目近200项,吸纳近300名学生参与其中,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在实战中得以快速提升。
5. 学科竞赛、硕果累累
鼓励师生参与蓝桥杯、挑战杯、计算机设计大赛、大创项目、“互联网+”等竞赛,近五年累计获国家级奖项41项,省级奖项160项尤其是2021年获“蓝桥杯”软件大赛A组全国一等奖,在全国民办高校尚属首次。
华为云学院人工智能中心揭牌
三、培养规格
1.学制:4年
2.学分:166学分
3.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4.培养规格:本专业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人才需求为导向,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工科专业,培养学生具备较扎实计算机理论基础,具备软件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实践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思想道德品质
热爱祖国,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劳动意识和敬业精神。
(2)综合素质能力
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阅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外语工具进行沟通表达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环境压力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适能力。
(3)数学基础知识
具有运用学科所需数学知识的能力。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所需的数学、逻辑学、软件开发和软件过程管理等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具有基本的数学技巧及在软件开发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4)工程基础知识
具有运用工程基础知识的能力。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学科领域技术基础理论,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产品和工程要求分析、优化、设计有关软件系统,熟悉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工程实践
具有运用工程实践、设计和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应用型软件开发实践能力,能根据软件需要,设计简单的解决方案;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有关的法规,以及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能跟踪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适应用户需求,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使用现代工具能力
能够针对软件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平台和开发适当的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能够理解其局限性并适当改进。
(7)复杂工程问题研究能力
具有研究、分析复杂领域里软件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基于软件工程学科相关的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软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8)项目管理能力
了解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知识和能力,理解并掌握软件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5.毕业规定
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取得规定全部学分,德智体美劳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最低总学分 166 学分。其中,理论教学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39 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10学分,学科基础课程26.5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0学分,专业拓展选修课程18学分;实践教学(不含课内实践)中独立设置的实验(实训)课程6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16.5学分,综合素质拓展10学分。
课程分类
四、核心课程
操作系统、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等。
五、就业前景
本专业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现已与华为、东软、广州粤嵌等国内大型公司以“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课程置换、创新班”的多形式协同培养,实现软件企业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本专业毕业生得到了企事业单位的充分认可,毕业生平均薪酬和就业竞争指数稳居全校前列。
六、师资队伍
软件工程专业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8人,硕士生导师3人 ,副教授以上教师占比39.3%,博士(含在读)8人,硕士2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100%,大部分是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另外,还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政府、企业高管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本专业教师中,1名教师获得广东省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资助,5名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优秀指导老师。本教研室已基本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梯度完整、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较高水平师资队伍,教学成果显著,为专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七、教学条件
在教学条件方面,学院专业实验室有网络实验室、软件与操作系统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JAVA与数据库实验室、大数据专业实验室等。主要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主要开设的实验教学课程有:软件需求工程、C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汇编语言、软件结构及中间件技术、多媒体技术、Visual C++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图像处理、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JAVA程序设计、Web开发技术、移动应用设计、Web框架技术、跨平台移动应用开发、数据采集与数据清洗、Hadoop大数据存储与运算、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等专业课程。创新创业实验室同时也是产学研合作中心,建设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实验室的建设方案采用的是高于业界主流标准的建设方案,提供高配置高性能的硬件环境,并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软环境.团队合作的创新创业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通过头脑风暴式的激发性思维方法让无数个想法在集体的讨论中碰撞,最终找到确实可行的实践方案.实验室通过组建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引进产学研项目的方式,助力教师、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业平台。
八、荣誉获奖
软工学子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等软件类大赛获奖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