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人工智能学院2024年招生简章
编辑:谭婷婷 初审:谭婷婷 复审:张家礼 终审:唐洁
2024-04-01 00:00:00.0
1474

一、学院概况

       人工智能学院是东莞城市学院的二级学院,坐落在东莞市寮步镇松山湖大道旁,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为了更好服务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学校于2022年7月在原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数据科学、智能物联4个系,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工程5个专业,1个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及13个专业实验室,现有学生3800余人,教职工逾百人。

图片1.jpg


       学院以“敏思求精、数智创新”为院训,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掌握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独具特色的“数智精英摇篮”及“数智方案工坊”。学院始终坚持“校政企行研”五位一体育人理念,积极推进与政府社区、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协作,先后建成广东省信息技术实验示范中心、华为云学院、东莞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东莞市健康数字化工程中心等教科研平台,2022年11月,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专业获批广东省一流建设专业。

       近二十年来,已陆续向社会输送了过万名毕业生,遍布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各地,在华为、腾讯、抖音、货拉拉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图片2.png


 

二、学院专业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总体要求,立足东莞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求,以“新工科”教育理念为指导,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掌握扎实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以及互联网应用开发、嵌入式系统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等专业技能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专业特色

    (1)软硬兼施、虚实结合:课程体系设计中充分重视硬件技术课程的比重,设置嵌入式应用方向,培养学生底层系统实施的能力;设置虚拟现实技术方向,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体现新技术的应用。

    (2)校企联合、国产替代:与华为、东软、中软、粤嵌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成立“华为云学院人工智能中心”以及“鸿蒙系统”、“智能驾驶系统”创新班,引入开源Linux系统和鸿蒙系统课程。

    (3)专业融合、专创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省级一流建设专业,以此为契机,加强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专业的交叉融合,设置机器人、自动驾驶等模块课程;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创新创业训练等第二课堂活动。

      3、就业前景

       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学校、政府机构以及IT技术公司等部门胜任计算机软、硬件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维管理等相关工作。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就业质量、平均薪酬、就业竞争力,名列学校前茅。

图片3.jpg


 

(二)软件工程

      1、培养目标

        瞄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产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软件需求分析、软件开发、软件测试与维护、软件项目管理等相关的技术岗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专业特色

   (1)专业发展。成功入选广东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工信部产业人才基地,校重点学科,校重点专业。

   (2)产教融合。先后与华为合作,采用“2+2”联合培养,与多家企业开展“鸿蒙创新班”。教学中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和应用能力。

   (3)专业融汇。在设置企业应用开发必备课程基础上,增加智能识别和电商大数据两个方向内容。

   (4)以赛促学。鼓励师生参与蓝桥杯、挑战杯、计算机设计大赛、 “互联网+”等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3、就业前景

      毕业生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可在互联网科技公司、软件开发企业、金融机构、医疗健康领域、电子商务平台、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部门担任软件工程师、系统架构师、人工智能工程师等职位。从事软件开发、系统设计、数据分析、项目管理等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图片4.jpg


 

(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1、培养目标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旨在培养系统掌握大数据专业理论和方法,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与分析、传输与应用等方面能力,良好的数据科学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专业特色

   (1)以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为基础,以“新工科”教育理念为指导,瞄准国家大数据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

   (2)与工业互联、电子商务、经济管理等领域深度融合,形成了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金融大数据和电子商务大数据四个特色鲜明的应用方向。

      3、就业前景

      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和高等院校等行业(领域)胜任大数据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部署、维护与应用以及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及相关工作。

图片5.jpg


 

(四)人工智能

     1、培养目标

     人工智能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好的数理与计算机技术知识,掌握计算机技能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在算法设计、机器视觉、语音处理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维护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专业特色

   (1)“数理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专业知识”三位一体的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2)专业融合:和大数据、物联网等专业交叉融合,设置相关课程,各专业融合发展。实现“数据燃料,智能引擎,物联场景”的应用。

   (3)竞赛驱动:鼓励学生参加机器人、无人机、自动驾驶的国际国内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应用能力。

     3、就业前景

     毕业后可在人工智能领域胜任智能系统集成、智能物联应用、智能数据处理等相关工作。


 图片6.jpg

(五)物联网工程

     1、培养目标

      物联网工程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物联网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具备扎实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等物联网专业知识。毕业后能够胜任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数据处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专业特色

  (1)以培养适应东莞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物联网及相关领域人才为目标。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知识、能力、素质三维构筑,进行“智能感知-无线传输-智能决策”层进式、模块化的教学,夯实理论基础。

  (2)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协同式育人、真实项目驱动等方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积极开展各种专业技能比赛,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与专业技能。

  (3)以人工智能为引领,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专业的相关教学内容,拓宽本专业学生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物联网工程人才。

    3、就业前景

    物联网工程为新兴专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市政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家居生活、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食品溯源、军事侦查和信息情报搜集等各个领域。物联网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是与物联网相关的电子、软件和通信等行业;人才缺口大,高端核心研发和核心基础架构人才尤为稀缺,薪资待遇优厚。


 图片7.jpg

三、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全职教师85人,教授6人,副教授20人(含高级工程师),博士17人,均获硕士以上学位。聘请了包括CCF杰出教育奖获得者、闽江学者、教指委主任等在内的国内知名教授、专家和企业导师20余人作为学院特聘教师,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学术团队。先后在国内外各类期刊发表论文近500篇,承担并完成省市科研项目逾百项,获各类专利、软著以及专著近百项,尤其是近年来,学院逐年加大学生科研培养力度,吸纳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带领学生在各类国际会议发表论文,并以实际项目为牵引,广泛带动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教师科研,累计获包括国家级奖项在内的各类成果逾300项,学生综合实践及岗位就业能力提升明显。

 

四、学院优势

1、学科专业热门

        人工智能学院所设专业属计算机大类,是长期以来为大家所追捧的热门专业,作为通用技能,可有效赋能各行各业;作为专业发展,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专业研究热点空前,具有广阔的施展舞台。学院注重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结合学院自身特点,适应专业发展及就业需求,设立了嵌入式开发、虚拟现实、企业级应用开发、金融大数据、自动驾驶、机器视觉、机器人等微方向,下一步还将开设工业软件、开源鸿蒙等创新班,提前布局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培养。此外,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是学校其他专业群落的创新动力,在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方面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包括数智商科、智能制造、智慧建筑等,可为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条件。

图片8.jpg


2、教学模式灵活

     “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是人工智能学院长期坚持的教学理念,多年来形成了注重实效、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一是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重点面向就业、考研、考公、创业以及出国留学等方向,定制个人成才规划;二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华为、中软国际、中科云等信创类头部企业合作,通过产业学院平台,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无缝对接实际岗位需求;三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创新创业、挑战杯、计算机设计、蓝桥杯、华为ICT、计算机能力素养等赛事为龙头,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参加不同类别的学科竞赛,有步骤、针对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技意识。

图片9.jpg


3、学生活动丰富

      人工智能学院为全面提升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依托团学组织、各协会社团积极举办精彩纷呈的活动赛事,打造学院精品文化活动,开设“数智精英”和“网络安全俱乐部”两个专业社团,大力开展“机器人”、“无人机”、“自动驾驶”、“嵌入式开发”、“网络安全”等学习培训、分享交流和参观见学活动,学生在各类活动中,专业视野进一步拓宽,沟通、协作和组织能力和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图片10.jpg


 

4、就业前景广阔

       人工智能学院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专业,是信息通信产业的核心内容,而信通产业一直以来都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性核心支柱产业,近年来,国家提出发展“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战略,进一步加快了以电子制造、跨境贸易为主体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对IT类人才需求尤其旺盛。2023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即将“打造数字化人才聚集高地”列为“数字湾区”建设主要任务之一,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高校、科研院所和数字化龙头企业资源集聚优势,加强数字化领域产学研合作,并通过产业集聚,吸引更多高水平数字化人才在大湾区创业就业。可以预期,在新政策的推动下,IT人才需求必将进一步激发,就业岗位和发展前景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图片11.jpg



Title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文昌路1号
邮编:523000
招生热线:0769-23382983

Copyright©2018~2022 东莞城市学院人工智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