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院里有这么一群老师, 他们高擎知识的火炬,传道授业解惑;他们日往月来静守流年,燃灯引路、润物无声;他们眼中有目标,心里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他们默默奉献,执着坚守;他们用汗水铺就学生成长之路,他们用坚守托举学生人生理想。
2024年,学校将迎来建校20周年华诞。值此之际,为传承“厚德务实 知行合一”校训和“城院精神”,彰显教师践行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的良好风貌,学院开展了优秀教师采访活动。现在,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优秀代表,一起领略城院教师的风采吧!
个人简介
王浩亮,中共党员,副教授,软件工程专业教研室主任,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软件工程领域、人工智能领域等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省级、市级及校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软件著作权3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改项目1项,主持校级专项人才培养、科产教实践教学基地、精品资源共享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流课程等教研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计算机类比赛,取得二等奖以上多项,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创5项、省级大创多项。获得过最赞教师、三育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本期采访内容
您的教学理念是什么?如何将其融入到您的教学实践中?
从教二十年,我深感教育之重要,也真切地体会到教与学的相互成就。同时也感受到了领导、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关心与支持,在此,表达由衷的感谢。我的教学理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导向,并着重于培养创新与应用能力”。为了贯彻这一理念,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赛教融合、项目驱动以及校企协同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
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软件开发类竞赛,以此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并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积极与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开发课程资源,加强学校教学与行业需求的对接,通过校企协同教学,引入真实且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案例,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请分享一项您最引以为傲的科研项目,以及在该项目中面临的挑战和收获。
在我科研生涯中,最引以为傲的科研项目是开发了一个“智能手机相册App”。在那个智能手机刚刚兴起的年代,手机APP还不多,当时学校也没有开设Android课程,我带领同学们自学Android,成功开发了一款类似目前美图秀秀的手机相册软件,并参加了第一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这次比赛吸引了清华大学、中科院研究所等985,211大学在内的2000多支队伍参加,最终30支队伍进入PK环节,我们的队伍脱颖而出,并最终取得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一过程中,不仅深化了我对科研教育的认知,更见证了学生们的成长。让我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课内知识,发挥创新精神,积极投身科研实践。至今,我们已成功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这些经历锻炼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也点燃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面对挑战,学生们逐渐学会应对问题、团队协作,我也在他们的进步中获得了巨大的满足和成就感。总的来说,与学生一同成长、共同进步,是我科研路上最珍贵的经历。
在您的教学经验中,有哪些方法或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我的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我觉得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的方法,都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影响,比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结合线上资源和线下课堂,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自主学习,而线下课堂则用于深化理解和实践应用。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案例式教学。通过引入真实的行业案例或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赛促学。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竞赛或技能比赛,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深入地研究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问题导向学习(PBL)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围绕一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知识的整体框架,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您认为什么样的授课模式更适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我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更适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这种模式结合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方式,通过在线视频、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混合式教学不仅适应了数字化时代学生的学习习惯,还能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您是如何与学生进行互动的,以促进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成果?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成果,我采用了多种互动方式。首先,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分享观点,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其次,我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与学生保持沟通,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此外,我还定期组织小组讨论和研讨会,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这些互动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对于年轻的导师或教师,您认为应该如何帮助他们成长并取得更好的教学科研成就?
对于年轻的导师或教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资源支持。
首先,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与使命感,青年教师要坚信自己能够胜任这个职业,充满自信心,不轻易被挫折和困难击倒。终坚守初心,不忘教书育人的使命和责任。
二是注重专业能力和知识素养的提升,青年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艺高人胆大,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次课。做到课后总结思考,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三是强化交流和协作能力。要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善于运用多种方式与学生和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青年教师要通过参加学校、学院的培训、研讨会等方式,拓宽自己的学习路径, 积极参与学科教研活动,与同行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相互学习和提高。
在您的教育生涯中,是否曾遇到过无法忘怀的教学时刻或学生案例?能分享一下吗?
我有过12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教授过很多专业课程,也组织过很多学生比赛和项目实战。我觉得看到同学们经过日夜奋战,获得各种比赛奖项、完成各种科技实践,考取研究生等,都是比较难忘记的时刻。比如我组织和参与过的各类计算机比赛,当同学们获奖时,看到同学们的开心的笑脸时;当同学们在我的指导下攻克了某个难题,完成了某个项目,并成功发表文章与分享收获时;当同学们在我的鼓励下考取研究生,拿到录取通知与我开心分享时;当同学们因为有着相关的比赛经历和项目经验而成功拿到offer,与我分享他们的就业经历时,当有同学遇到困难向我倾诉,在我帮忙解决后向我致谢时,这些都使我特别难忘。
您是如何平衡科研项目和教学任务之间的时间和精力安排的?
平衡科研项目和教学任务确实是一个挑战。我认为关键在于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时间。除了个人工作要有规划外,我觉得团队合作也非常重要,与团队成员的紧密合作也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大家可以共同分担任务,加快研究进度。
在您看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未来竞争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我认为首先要从课堂教学入手,鼓励教师开展基于AI技术的教学改革,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课程项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创新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如学术竞赛、社会实践等,以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进校园,开展协同教学,与学生分享前沿知识和实践经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求知欲。
对于您个人而言,在教育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是什么,又是如何应对的?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和人工智能科技领域的不断进步,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与之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及时转型,教育方式和手段也要不断更新,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认为教育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是不断适应和引领教育技术的发展。如何将新技术有效地融入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我与同事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紧密合作,共同研究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躬耕教坛育芬芳,践行初心逐光行。我院教师团队是一支充满生机活力的队伍,他们既有诲人不倦的优秀品质,又有勇挑重担的坚强决心。未来,他们将继续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胸怀大爱,辛勤耕耘,昂扬向上,用爱心和责任心点亮每一个激扬的青春,谱写属于人工智能的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