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推动“AI+”多学科交叉创新实践,我院于3月27日成功举办2025 年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专题宣讲会。本次活动由学院软件工程系副主任刘天贻主持,吸引了全院 100余名学生积极线下参与。
01 聚焦AI赛道:从技术内核到创新实践
本次宣讲会以“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设计”为核心。刘天贻老师在会上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设计大赛11个赛道的比赛规则,并重点解读了赛事中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四大 AI 专项赛道,包括:
·智能算法与模型开发(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
·AI + 行业解决方案(医疗、教育、智慧城市)。
·智能硬件与边缘计算(嵌入式AI/物联网集成)
·数据科学与社会计算(大数据分析/社会网络建模)
刘老师结合学院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资源,强调参赛作品需体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鼓励跨学科团队融合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前沿技术,解决真实场景问题。同时,她明确了本届计算机设计大赛分为校赛、省赛、国赛三级评审节点,着重强调了校赛时间、作品提交时间和上推省赛作品修改时间这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02 专家赋能:方法论与实战经验双轨并进
会上,学院还邀请了2024年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作品指导老师胡纯意老师进行专题分享。胡老师凭借其丰富的指导经验,曾带领学生在多项赛事中斩获国奖、省奖。她以“从0到1构建AI竞赛项目”为主题,提出了三维选题方法论,包括技术可行性(模型轻量化、部署适配性)、社会价值性(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创新差异性(对比往届作品的突破点),为同学们提供了选题方向和思路。胡老师还向同学们展示了往年的优秀获奖作品,并强调作品打磨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指出优秀的作品往往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团队的力量。胡老师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们带来了干货满满的分享,相信同学们对于比赛的难度、作品的要求、备赛的内容都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03 院长寄语:以赛促学,构建AI创新生态
学院执行院长张伟明院长在闭幕致辞中为同学们介绍了人工智能学院的竞赛分类,以及学院对于每一位学生规划的“一生一赛事”的要求。从大一到大四,每一位同学在校期间至少要完整经历一次比赛,以赛促学,提高学生未来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张院长还与同学们分享了如何度过四年大学时光。他指出,大学是树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同学们应注重学习的广度,扩大知识面,从而确定人生事业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张院长鼓励同学们多思考、多提问,确定自己每一个学期的小目标,并为之努力。最后,张院长分享了自己曾经指导的优秀毕业生的经历,激励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预祝同学们在本届计算机设计大赛上大放光彩,为自己和学院创造佳绩。
04 宣讲实效:点燃AI创新热情
此次宣讲会点燃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参赛激情。通过本次宣讲会,现场组建了跨学科团队,学生专业覆盖计算机、汉语言、数媒设计等多个专业。同时,72%的参会者通过扫描二维码接入了学院的竞赛联络群。截至发文时,已经有31个队伍完成了作品的预报名。
“宣讲会不仅让我明晰了本专业的技术路径,更让我们看到了 AI 解决社会痛点的可能性。让我对后面的学习生活充满热情和战斗力。”2023级软件工程专业刘同学表示,其团队已经投入项目的开发和比赛的准备工作。
通过本次宣讲会,同学们对 2025年广东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确了参赛方向和目标。相信在学院的大力支持和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将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学院争光,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初审:邓嘉琪 复审:房路平 终审:唐洁)